非凡小说

非凡小说>烟台开海时间2025年 > 第138章(第1页)

第138章(第1页)

  手本里方案严备,有议法守、明赏罚、计工本、造官船、谨防范、限时月、禁私贩、明职掌、谨始事九条规矩,每条都非常详细,说服朝廷允许。  此后每年由广西卫所旗军押船运盐,每条船三百五十包,三百条船一年走三趟,其中三百包为代广西省府运送,其余五十包的利润为押船旗军酬劳,所有官运盐依然照盐商的方式在买卖两省办理纳税。  就这一个方法,让久经战祸的广西每年多收上两万两白银,卖盐的利润则足够充实军饷,为后续任两广总督时多次兴大军平叛供出粮饷。  货殖的事,确实不用陈沐教,而且陈沐还觉得殷正茂下西洋,没准比自己做的还好呢。  这个时代真正有才能的官员,是普遍全才,他们的学习的目的是治理世上最庞大的帝国,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不能治理世上最庞大的帝国,那说明他不是个优秀官员。  而但凡对治理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帝国有益处的专业技能,农业、天文、数学、建筑、军事、水利、医学、经济、机械,他们都可以会。  经过系统培养、考试后的人才拥有以治国经略为目的的普遍才能,却很少具备专业才能,或者说他们所有人都具备时代环境需要的‘专业’才能。  人才的培养目的单一,目的又太明确,那些在既定目的之外的学科既不为人所知,为人所知也很难让人提起兴趣。  看着明明垂垂老矣却发起少年狂,胸有成竹的殷正茂,陈沐感慨良多。  至少目前看来,确实再没有别人比殷正茂更适合西洋大臣这个职位了。  “堡垒被称作棱堡,敌攻一面,守军可自两面三面还击,与马面墙、羊马墙、曲墙、敌台、瓮城目的一样,都是守备,但防御上确实更加完善;城墙更倾斜还在上面铺土皮,欧罗巴诸国经年战乱,在防炮防铳战事中摸索出规律,炮弹打在土上能保护城墙,殷公出海要是嫌难看,可以连草皮一起铺上去。”  至于城墙为什么倾斜就不用说了,早期的冲车后来的投石车,城墙基本上就没有直上直下的,秦长城都不是。  陈沐讲这个已经讲得很熟练了,就在两天前他刚跟前来修造北洋衙门的工科道员讲过,还讲了不值一遍,还有人专门记下。  “能看出来。”殷正茂表情甚为苦涩,本就有许多皱纹的脸更是皱得不像个样子,右手官袍大袖撑着左臂,左手探出袖子指着图上北洋衙门的棱堡,颇有一番点评的意思,道:“欧罗巴诸国是遭罪了,这东西不遭大罪琢磨不出来。”  陈沐一口气憋在口中硬是没出顺,咳嗽两声迎着殷正茂的眼神正色道:“确实遭罪了,不过这个对城防用处也确实不小,大城意义不大,小城要塞用这种方式更好,再者便是这个校场。”  “濠镜有、吕宋马城也有,濠镜葡人说这叫议事广场,其实他们是叫做武装广场,只是在大明土地上不敢明目张胆这么叫,如果说要塞是镇守一地的中心,校场就是要塞的中心。”  “他们每到一地,必先规划纵横街道,将周围地块以用途划分街坊,住宅、商业、军事、港口,街坊正中央则必然是武装广场,广场附近必设钟楼、炮楼、兵器库,市政衙门与大教堂。”  “有时还会在广场周边增设城墙以做城中要塞,供其军兵快速集结。”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殷公下洋也会经常见到,到时可多多观赏,下洋意在为国中输送金银及原料,能签通商条约就以通商为借口租借上百年土地,不能租借的就颠覆其掌政者换个能租借的。”  “要是市场已经被人完全占领或者殖民,别人又不愿意让路,战争不可避免,不过……碰到这种易守难攻的堡垒也不必担忧。”  “打仗嘛,关键还是兵力、军士精锐与后勤辎重上,考验的是国力。围他,摸清守军数量,这年月敢出海抢市场的除了咱都一样,兵力多的不能打、能打的兵力就不多,一座城堡千八百人顶天了,放下五倍兵力修筑工事围困,绕开堡垒咱生意照做、市场照抢。”  “仗赢不赢不重要,只要不让别人赢就行,重要的是把市场全攥在大明手里。”陈沐咬咬牙,抬起一只手指,对殷正茂缓缓道:“贸易很重要,握住海洋航道就能掌控贸易,掌控贸易,意味着能让买家多花钱、卖家少赚钱,我们一家独大!”第二十四章狠毒  殷正茂喜欢陈沐的这种立足不败之地的语境。  二人聊了许多,眼看天色已晚,杜松出去带人帮付元驻扎在城外的一干旗军安排饭食时也给俩人在港口酒肆送来饭菜,还备了一些酒。  原本陈沐是不想和殷正茂饮酒的,不过现在情况还不错,至少未来数年这就是同僚了,便叫人准备桌案,收拾好推杯换盏起来。  不过陈沐还是担心殷正茂的贪财,他知道殷正茂很强的军事、治政及财务才能,同时也知道殷正茂贪财,问题就出在不知道殷正茂究竟贪到什么程度。  他给殷正茂倒上一小杯酒,敬去一杯,道:“还望殷公主西洋事,能多多照顾合兴盛,商路的繁荣就靠他们,他们不但关系海关赋税,也关系到材料进出,禁不住打击。”  殷正茂点头,端起酒杯却没有喝,思虑片刻才问道:“合兴盛,都与陈帅有关系?”  他想歪了。  陈沐洒然笑道:“他们与陈某没关系,一个人都没有,他们只与大明有关系。实不相瞒,所谓的合兴盛在早期,陈某还任职香山千户时,确实关联很深,当初月港开阜,五十张船引里就有陈某一份,第二年海上从月港出去一百条船七十条船头都钉着合兴盛。”  “那会南洋里,从日本诸岛到澎湖航线是倭寇,闽广沿海到南洋诸国航线是走私海商,马六甲到濠镜是葡夷,吕宋则是西夷。蒙大司马吴公青眼,提拔总旗陈沐为香山千户,命我管制濠镜,旗军穷困,一个千户所不过拨下五条百料小船一条福船。”  大司马说的是吴桂芳,那是古代掌管天下兵马大权的官职,如今已不再设置,但人们依照旧制将兵部尚书称为大司马。  其实殷正茂也加着兵部尚书的官职,也是大司马。  “不怕殷公笑话。”陈沐说着忆起当年穷酸都笑了,抬起两根手指道:“两艘陈布狼机的蜈蚣船,还是我从不法葡夷那夺来的。”  “我震慑倭寇,让合兴盛不必被抢,他们则给香山运送所需物资,各取所需,不过后来就不是这样了。濠镜开阜、月港增船引、立南洋卫、设南洋军府,朝廷见利放宽海运,在海上的合兴盛商帮船舰从三十条到七十条、七十条到二百条、二百条到四百条,四百条到更多。”  “数年之间,从马六甲到日本,别管是自闽广出海的海商还是过去的倭寇,不论元末避难侨居诸国的移民还是宋代便渡海的遗民,所有航线上都有高悬龙旗的明船,所有明船都是合兴盛。”  “合兴盛成为海外商贾与朝廷的瓜葛,军府向外扩张占领航线,商贾追随而走获取利润,在战争中,他们为军队运送辎重,在战争后,他们就地倾销货物,低价收购特产原料。”  殷正茂打断陈沐问道:“所以,靖海伯才要鼓励广城商贾织造、制造?”  陈沐笑笑,点头应下,实际上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个顺序要反过来或者说多一些,这个良性循环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他鼓励生产、疯狂寻找买家、不惜压货继续鼓励生产、鼓励技术革新,在即将崩溃边缘终于在爪哇、安南、缅甸寻找到统合过千万人口的庞大市场。  不过他愿意编织这个令人信服的谎言,后世还觉得英国是因为工业革命才成为世上一流强国乃至最强大的国家呢。  可实际上英国强大不是因为工业革命更不是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而是因为在瓦特和亚当斯密的爷爷还没出生的时代,他们就战胜了最强大西班牙帝国无敌舰队,争夺到生存空间,继而挑战海上马车夫荷兰,奠定海上霸主地位,光荣革命后继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与强大的法国战斗。  是强大、掠夺、更强大。  是坚船利炮与日不落市场创造了蒸汽机。  陈沐相信殷正茂不会愿意相信是一群不法之徒、走私海商与自己这个披官袍的海盗头子为大明找到扩张借口,更不会愿意相信本来大明根本没有需求,他们创造出的只是人们贪婪的欲望。  但不论如何,现在大明是真的有海外市场的需求了。  他笑着点头,表情自信而笃定:“正是,因为大明需要出产更多货物,所以我才鼓励广东商贾生产,革新技术。”  “过去我们只在濠镜与月港收一份税,但只要我们占领一个港口,签订条约开阜,就能既在进货地收税、也在卖货地收税,其中一个原本属于别国的赋税便属于军府,只要海上航线足够繁荣,千里之里三个,一个港口就足够军府所用。”  “而繁荣的商路能给大明带回更多货物,我们用本来的钱买回原料,不论是棉花织布、布制衣裳、珠玉金银加工首饰等等,任何东西,大明有世上大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优秀工艺,低价原料加工之后便成为高价货物,再卖回去,五倍?十五倍?”  “巨大利润之下,商人工匠自己就会去改良技术,减少成本、赚取更多利润,大明就能收获更多赋税。”  “所以商路越繁荣,对军府越有利,也对大明越有利,这才是我请殷公照顾合兴盛的原因,照顾他们,对谁都好。”  殷正茂这次是真明白出洋意味着什么,先前对南洋军府巨富的原因也得到解答,他望向陈沐的眼神多了慎重,端到手酸的酒仰头灌进口中,顿了片刻仿佛为让辛辣充斥口中,这才咽下咬牙道:“陈帅此言于人甚为狠毒,于己……乃医病良方。”  狠毒?  陈沐轻轻笑,他敢保证殷正茂若知道在这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保证比自己更狠毒。  你本来是个又壮又胖虎头虎脑的小胖子,别人都是一群瘦小子,生长发育别人都一天一顿饭,你一天有两顿,别人互相抢饭但不敢惹你,你觉得自己一天两顿已经挺满足了。  却没料到别人抢着抢着最后没饿死那几个人都一天吃上五顿饭了,你还一天两顿呢。  等别人长壮了能不揍你?不揍你是怕打不过你,真动手揍你就说明已经有揍你的底气了。  再往后别人天天吃撑,你饿瘦了还得隔天挨顿揍,揍完了你,午夜梦回想到你还是个胖小子的震慑岁月,生怕你再吃胖了吃壮了,他还要在你头上拉屎拉尿,说你基因不好,先天就长不胖——说得你自己都他妈信了!  只不过陈沐没想到,殷正茂本来就比他狠毒。  “既然如此,老夫也该对陈帅说第三言了。”  他听见殷正茂缓缓叙道:“那是嘉靖三十四年还是三十五年,老夫任兵科给事中,南倭北虏闹得正凶、世宗皇帝也要修筑宫殿,朝廷无钱可用,老夫曾上奏增铸铜钱,为此专在湖广探查,其地南北皆宜,易于流通。故奏上手本采云南铜,自四川运至湖广,算出以三十九万两白银,铸钱六万五千万文,可值九十三万两银。”  “户部没通过,一因运至湖广路途遥远,湖广城陵矶五方杂聚,奸诡易兴,不如就近云南,地僻事简,即山鼓铸。因云南之地不易流通,钱不可多铸,多铸即坏物价,故仅出银两万,于云南山中铸得铜钱三千三百零一万两千文。”  陈沐静静听着,在心中暗自比较,市面上一两白银换七八百文铜钱,殷正茂议铸钱,三十九万两铸六亿五千万文,能赚六成。  不过也亏得他敢想,那么多铜钱一下出现在一个地方,肯定会让物价膨胀起来,百姓还过不过日子。  陈沐眨眨眼,看着殷正茂等他继续说下文。  “日本用铜钱,本国铸钱技艺不佳,其国银价低,而我一文铜钱可抵其四文。”  陈沐轻轻笑着,轻松地对殷正茂道:“当下两国交战,殷公想要倒卖铜钱到日本换白银的想法恐怕要落空,等到战事结束吧。”  “不,正是当下!此事旁人做不成,靖海伯不一样。”  殷正茂坐得端正,冷酷表情让法令纹深深向下陷着,手掌压于桌案:“合兴盛与倭商交往深厚,那些商贾能扮作奸商入日买卖,兵危当前,军事为先,铸钱巨万购入其国一应物品,若寻常定是不卖,如先以走私兵甲诱之,他们没那么多钱,仅予其一批兵甲,约定来年大宗贩入,再寻商贾扮入议购置杂物,多半砸锅卖铁也要换来铜钱。”  “待一应买空购尽,即封锁海陆航道,飞鸟游鱼亦不得过……一年半载,其国内物价飞涨,诸物缺失,除铜钱外一无所有,国可溃矣!”第二十五章账目  日上三竿,大沽口百户衙门后院的百户宅。  鸠占鹊巢的北洋重臣陈公睡眼惺忪地自榻上爬起,凉风激得他又钻回被窝,半晌才鼓起勇气爬出来,迷迷瞪瞪挑出一件纹绣群狮绯曳撒披在素色丝质单衣外。  他向桌上望了一眼,清醒了。  桌上那只辗转半个地球的大块怀表历尽漂泊,经多任主人之手黄铜外壳早被盘出包浆,被陈沐换过标注时刻的表盘正指向巳时三刻。  眼看要到正午。  推开门,院落怪异景象撞入眼中,杜松正打着赤膊提着两只沉重石锁挥舞,本就黝黑的肤色大汗淋漓更像涂了一层油脂般反出光来。  在他身后还有几名亲随,都差不多一般模样,打熬力气的同时却又透出轻手轻脚的神态——他们的声音还没院里树上鸟叫响。  眼看陈沐懒洋洋地探出身子,杜松张开两手,两只四五十斤的大石锁随之坠地砸出沉重响声,将周边夯实的土地砸出两块小坑,拿着搭在肩上的手巾在身上擦拭着咧嘴笑道:“帅爷可算起了,两广总督早上来辞别,见帅爷没起,就说自己进京述职去了,反正过几天还得再从天津走海路。”  “还是百户衙门睡得舒服,等有了空闲,跟我回清远看看,也不知我那总旗衙门还在不在。”  陈沐迎着日光伸个懒腰,口中嗷出几声无意义的哈欠,这才撇着嘴对杜松诧异地问道:“殷公这就走了,还自己走的?”  昨晚上跟殷正茂聊得很投缘,陈沐多喝了几杯,到最后聊的是什么他都记不太清,印象里好像是南洋诸国的风土人情。  他晃晃脑袋,又打了个哈欠,这才有几分不咸不淡的愧疚道:“昨晚饮酒多了,该起早点送送的。”  说话间便有仆役端着早已准备好的铜盆及各式器具,三个铜盆里放了清凉水,水壶里放着热水,余下漆盘盛着牙刷、眉刷、梳子、篦子以及八九个小纸包。  纸包里有美白牙齿的贝齿、文蛤、海蛤、石决明等物制成的揩齿粉;用以清新口气沉香、白檀香、苏合、甲香、龙脑香、麝香及熟蜜调制的牙膏;以及一小杯放了一点明矾的漱口水——这个有点毒性不能常用,是因北方天干,陈沐最近有点口腔溃疡。  洗脸的纸包是蛋清、豆粉、蜂蜜、肥皂荚果肉、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蒿本、鹤白、杏仁、蜜陀僧、樟脑、孩儿茶凝团成皂,有洁面、活血、醒脑还能祛除色斑的功效。  洗头用的是芝麻叶、木槿叶、生姜等榨取汁水调配,看到生姜就能明白了,显然是陈沐最近有点掉毛。  除了这些还有口脂、面脂这些洗过之后涂抹的,穷乡僻壤没见识的陈沐不懂这些,过去在清远都是直接清水、淘米水洗过就算完事,哪里会懂这么多弯绕,全是卫港大夫人杨青鸾让人送来,分天包装,隔段日子派人送来日用。  杨家人从来不吝人力,陈沐过去一直以为杨应龙出门带十几个大箱子装银质饮具餐具就已经有所体现,事实证明他懂得还是太少。  除非他去打仗,否则别管他在北京还是马尼拉,陈沐能去到的地方,卫港陈府的日用纸包就能紧随其后封装冰盒送到。  打仗也并非送不到,最早辎重船里也是有这些东西的,只是一来军法不容、二来他没时间用、三来有时间也不能让士卒感觉贪图享受,写信跟家里说明白了,大夫人这才作罢。  “不用送,人家两广总督进京述职比帅爷威风,官轿是直接从京师过来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在百户所外边等着了。”杜松看着大懒蛋这么晚才洗脸,笑道:“哪儿像帅爷,进京都自己骑马走。”  正洗头的陈沐笑出声,心里那一点没送行的歉意也消失不见,闭着眼睛道:“我不坐轿,你出去打听打听,整个北京城谁不知道?”  “对了,帅爷,吕宋的付指挥使在衙门等着呢。”  “知道了,把甲胄取来。”  陈沐心里像明镜儿一样,付元说的是船在路上坏了,要在港口修补几天,不过陈沐觉得可能是他自己近港时把船弄出了点小毛病,八成是代南洋军府或广州府那边有话传过来。  清洁示意说来繁杂,其实也就一会就做完了,天气已暖,见的也是自己人,披挂锁甲的陈沐披头散发便进了衙门。  付元还是那副老样子,即使再强做出正襟危坐的模样,不过那副不经意流露出的无赖神色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眼看着他从旗军变成指挥使的陈沐。  “属下拜见大帅!”  陈沐招手让他坐下,百户衙门里旁人都被陈沐屏退,问道:“是家里出什么事了,怎么故意上岸?”  见被陈沐看破,付元嘿嘿直笑,脸上也没有尴尬,小声恭维道:“大帅料事如神,其实也没啥大事,就是南洋军府。”  “如今南洋大帅由高公接任,大帅北上述职,咱南洋都是大帅老人,过去消息传告大帅是职责所在,现在该不该给大帅递话就不知道,高公又没有这个意思,咱们跟白帅、陈帅合计,还是该说,正逢押船去日本运粮。”付元拱拱手道:“就派小的来了。”  说着他又一翻手道:“没成想帅爷是解职了南洋大帅,任了节制三洋的北洋大帅,小的算是白来了。”  付元说着,从牛皮背包里翻出厚厚一摞装订好的文书,呈交至上道:“这是南洋军府去岁各项账目,未得高公准许,准备的不全;朝廷消息传到南洋,到时高公应当就准备送到北洋。”  陈沐看着付元缓缓颔首,并未翻看账目,缓缓推给付元道:“烧了吧,高老爷子做的对,今后不要再做拿账目这些事,尤其不要自己拿。”  他没去看,是因为不用去看。  南洋诸人送来的是心,不是账。  他执掌南洋,去年的账目难道还需要再看?他只是不知道今年离开南洋军府后的账目罢了。  “不过你来的正好,我这有几件事要你办。”  那边付元起身抱拳,这边陈沐抬指说道:“押船去日本,让李旦带全部战局情况来向我禀报;回南洋,让军府造船,向北洋调拨六丁六甲编队,输送匠人、军医各百名,及海军讲武堂今年毕业学员二百名。”  “还有,传手信到军器局,该用焦炭炼铁就用焦炭炼铁,一切技术怎么好怎么来。”第二十六章潞水  大兴土木必发徭役,北洋军府衙门的修造也不例外,朝廷专门派遣工科来监督这个事情,与赵士桢一道掌管修造仓库,配合默契。  自殷正茂进京、付元离津远赴日本,陈沐没有旁事打扰,除日常与杜松等人锻炼武艺、研读古书外,主要精力都放在设计制图上。  北洋衙门的制图早已完善,他的图是天津一带北洋衙门之外的地域,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密集手工和简易工业。  但想制作这幅图,不实地考察是不行的。  “工地让徐先生看着,常吉跟我出去。”  进入五月,天气已热起来,陈沐不太想往别处跑却没办法,便打算叫上赵士桢跟自己一起受罪,走到北洋军府衙门的规划地,诸多匠人、役夫干得热火朝天,简易的货仓已经建好三座,正好用来储存夯土取得的木料。  这些不经加工的木料若搭建临时营寨倒还可以,却不能用于建筑,只能先屯在这里,日后再说。  赵士桢可是清闲,设计图被议定后,后面基本上没有他的事,何况徐渭的感冒好了,从西夷船上截获书籍自学几何的徐疯子显然比他更适合指导匠人工作,工地能用上赵书记的地不多。  他整天就装模作样的从大沽口百户衙门带些茶叶出门,到工地的小屋子里泡出大碗茶,就剩拉着工部道员闲聊了。  前两天陈沐还听说还有个工科给事中欣赏赵士桢才华,想要招他做女婿。  陈沐这次去工地也不例外,赵士桢又在屋子里坐着和人闲扯,被陈沐叫出来高兴得不行,收拾收拾骑上自己的小马便跟着陈沐走出去,边走边问:“去哪儿啊,学生都闲不住了,这是要去打猎?”  “打猎?”陈沐回头瞧见自己包括杜松在内的亲随全副武装,马上都插着鸟铳手铳,对赵士桢笑道:“不打猎,要走很远的路,担心遇到野兽,去转一转周边各县,规划将来军府衙门周围的工业建设。”  “周边好啊,那大帅叫上我丈人吧,额,工科给事中徐公。”  赵士桢还没见过人家女儿,这边嘴上就已经喊上丈人了,被陈沐看得脸红,解释道:“徐公曾为修造北方水利考察京畿周边,他有经验,大帅不常说经验很重要么!”  见陈沐不以为然,仍旧以一种促狭调侃的目光看着他,赵士桢以极快的语速说道:“徐公是真怀才不遇,他去年曾上手本奏京师雄踞北方,兵员粮草都应直接取自京郊,如今却全仰仗东南,粮是漕粮、兵是班军,而且还说以西北古代的富庶,难道不能充实粮仓、训练军卒?”  “主张在陕西河南开凿旧渠废堰、疏通山东泉眼,并在顺天、真保一带时常遭受水害的地方,将十五条支流疏通,引水灌溉农田,则北方仓禀可以充足,便不需依赖东南,而且能将水患解除……他说北方水害正是因为不兴修水利,兴修水利水害自除,我认为这很有见识啊!”  打马的陈沐兜转马头,面露异色对赵士桢道:“确实有见地,去叫上工部徐公,一道走走!”  北方水利一直是个大问题,黄河决口一次,便会使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进一步加深土地沙化,但越是决口,便越不愿出大本钱治理,问题便只能越来越大。  而北方若能修缮水利,进增屯田,对朝廷来说是好事情。  那怎么上手本是去年的事,今年却还一点儿动静没有呢?  徐贞明年过四旬正值壮年,见陈沐相召为向导,便欣然跟随,向陈沐介绍起周边产业,只不过当陈沐问起他的手本为何没被朝廷准许时没有回答,只是苦笑一声,拢着胡须摇头不多言语。  但后来路上的介绍中,陈沐大概明白徐贞明在摇头间流露出的苦涩,让陈沐想走野地却发现无处下脚。  从大沽口至天津卫,经由官道一路溜达到长城根儿地下的遵化,路途四百多里谈不上远,陆路五百多里,要是坐船走河道更近,陈沐为多加了解才决定骑马陆路。  谁知道还不如走河道呢,一路上啥都没看着,光听着徐贞明逐地讲解,这是皇庄、那是宫庄、那是宗室庄田、那是军田、那又是皇庄……当然,属于百姓的田地也不算少,但不如官田这么密集、连贯。  “民田种粮者只三四分,官田则八九分为桑苗,种粮已不多,较之水田省于灌溉,百姓亦更省力。”徐贞明一一列数桑田好处,道:“其叶可喂蚕、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造纸,桑椹更能供食用、酿酒,叶、果与根皮皆可入药。”  “种这个比种麦赚钱,百姓与佃农也比种水田更省力。”徐贞明的马术不够熟练,骑在马背上带着几分战战兢兢,但他说到种麦种桑苗脸上还是在笑,虽然陈沐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笑什么,就听他接着说道:“何况这些田地过去多是军田、民田、闲田,它们现在的主人,又哪里是我区区工部给事中能惹得起的?”  在明太祖时代,百姓发现野地是可以自己开垦,上报官府也不加赋,那些田地被称作闲田,不过如今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四处都在圈地,百姓之中自耕农越来越少,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都根本不用羊吃人,大明朝的圈地运动早就做完了。  为什么明朝有那么多人做自耕农之外的职业,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没土地让他们去当自耕农。  陈沐顿下战马,比骑在内地马身上的徐贞明足足高出一头,问道:“你知道兴修水利会惹到人?”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他以为这个工部给事中不知道呢。  “中官、豪绅、勋贵?”  “我不怕!”徐贞明依然在笑,这一次陈沐似乎知道他是笑什么了,“部堂驳我手本,一因改桑为水田劳累百姓,二则因突然奏本准备不足,我正在编书,名为《潞水客谈》,我知道我的提议一定是可以实施。”  “只要完善、只要实施,北方再无缺粮之苦,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五年、八年。”徐贞明的笑意收敛,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掷地有声,甚至语气也和表情一样凝重里透着怀疑,轻轻道:“我等得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